人為什麼會做噩夢
人為什麼會做噩夢西漢王延壽《夢賦》說,他在夢中「悉睹鬼神之變,怪則蛇頭而四角,魚首而鳥身,三足而六眼,龍形而似人」,這些奇怪形象在客觀世界中根本不存在,誰也沒有見過,但是人們的夢中卻會出現這樣一些怪誕虛幻的形象。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?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?
漢代哲學家王充在對夢的精神心理原因分析時認為:晚上做夢不是鬼神作怪,而是由白天的心理活動轉化而來的。由於人們在醒覺時經常思念著某種東西,充滿著某種想像或希望,睡眠時就會夢見思念著的東西,或想像中的事情,王充將這些概括為「精念存想」致夢。
王充在《論衡·訂鬼篇》云:「夫精念存想,或洩於目,或洩於口,或洩於耳。洩於目,目見其形;洩於耳,耳聞其聲;洩於口,口言其事。晝日則鬼見,暮臥則夢聞,獨臥空室之中,若有所畏懼,則夢見夫人據按其身哭矣。」
我們從他所舉的夢例可以知道,所謂精念存想,包括了喜怒哀樂、憂悲驚恐等各種情緒因素。念為思念,精為專注,精念即思念很精、很深、很專,深深地思念著。存想,一方面是指老在想著某種東西、某種情況,或某種情緒老在困擾著自己;另一方面也含有某種想法、想像,某種情緒感受被存入記憶的意思。
我們能體驗到,夢有時和當天或最近的情緒變化有關,而有時卻和很久以前的情緒變化有關,這毫無疑問是由於以往的情緒變化被存人記憶的緣故。情緒變化引起發夢,可以由正常的情緒變化引起,也可以由過度的情緒變化引起。過度的情緒變化比正常的情緒變化往往更容易引起發夢。所以陳士元在論述「情溢」之夢時說:「過喜則夢開,過怒則夢閉,過恐則夢匿,過憂則夢嗔,過哀則夢救,過忿則夢詈,過驚則夢狂。此情溢之夢,其類可推也。」所謂「情溢」就是過度的情緒變化。陳士元將夢分為氣盛、氣虛、體滯、情溢等幾類,並將因情緒變化而引發的夢取名叫「情溢之夢」。
由喜致夢,在多數情況下,因喜而夢,其夢多為喜夢,反映的是夢者白天的快樂體驗。
由怒致夢,常常表現為夢中也受壓抑,或對壓抑自己的對象採取清醒時無法採取的手段。生活中常有這樣的夢例,一個人在社會上遇到了使自己生氣而又毫無辦法的事情時,在夢中會採取某種措施。
由悲致夢,有時夢象與悲傷的原因有關。比如某患者在丈夫去世不久,兒子又遭車禍而亡,她很悲傷,抑鬱不解,以致精神不振,沉默寡言,徹夜難眠,閉上眼睛就會夢見失去的丈夫與兒子。
由思致夢,其夢象常常與所思內容有關。正所謂「日有所思,夜有所夢」。杜甫的名句「故人人我夢,明我長相憶」,「三夜頻夢君,情親見君意」,反映了杜甫對好友李白的思念之情。渴了夢見喝水,饑了夢見吃飯,病了夢見看醫生,囚犯夢見被釋放,這些夢與夢者所思有關。
由恐致夢,可以表現為恐懼之夢,在夢中表現為由於害怕而到處躲藏。由於恐傷腎可以影響心,所以常伴心悸等症。例如某患者,因坐公交車上班時,此車撞了一個人,那人當場死亡,患者感到很害怕,從此常感心悸、腿軟,不敢坐車,睡眠不好